第527章 邓州县令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3/3)页
人担任此职,草民更愿意将余生奉献给这花洲书院。”
“好,这个毫无问题,朕答应你,范先生,在你出任邓州县令的三年里,仍可兼任花洲书院的山长。”
范直尚喜道:“谢皇上。”
花洲书院可以说是范直尚毕生心血所在,从其祖父范仲淹开始创办,到其父亲范纯粹(范仲淹第四子)整修,再到他本人于此四、五十年,范家三代人的心血自是让其难以割舍。
“范爱卿,邓州县衙暂且归属于襄阳府之治下,等整个河南行省光复后,再重新划分,至于府衙的其他官员,如县尉、县丞等,全部由你推荐,只需将名录、档案等资料报与襄阳城的政务院院士赵顺孙赵爱卿,让其备案即可,同时,朕会令襄阳府派人协助范爱卿你组建邓州县衙。和以往相比,唯有一点不同,我朝各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都有一个新的部门,叫做廉政公署,这个部门独立于现有的官府体制,属于监察机构,直属朕的领导,朕会让临安的廉政总署直接委任邓州县的廉政公署署长。”
“是,皇上。”
“范爱卿,在如今的大宋朝为官,需要记住三点,第一,朕作为大宋朝的皇帝,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;第二,为官者必须心怀百姓,切忌不可和文正公所言相反,先天下之乐而乐;第三,严格按照我朝律法行事,在情与法难以取舍时,当以法为先。”
“是,皇上,属下谨记在心。”
“恩,范爱卿,这花洲书院延绵百年之久,自可发扬光大,你在为官之时,不可让其荒废。今朝中的教育部尚书乃是江万里江爱卿,他也是一位热心于书院建设之人,日后有关书院之事,你只管去找他就是了。”
范直尚当然知道江万里的大名,面露笑容道:“是,皇上,属下遵旨。江大人名声卓著,属下早就闻其大名,日后有机会定当前去拜访。”
“好了,范爱卿,随朕一起,去县衙看看。”
“是,皇上。”
“皇,皇上,稍等。”范良复见我们要走,鼓足勇气道,“皇上,小的有一事相求,不知可否?”
“哦?何事?”
“皇上,小的愿意跟随皇上收复我朝山河,请皇上恩准。”
“从军?”
“是,皇上。”
范直尚暗自叹了口气,不过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道:“皇上,属下这孙儿读书虽然不成,但却一定能在战场上为皇上建立功勋的。”
我听罢颇觉奇怪,这范直尚看上去并非托大之人,怎会如此肯定,随即言道:“是吗?”
“皇上,这可不是属下所言。”范直尚解释道,“皇上,说这句话之人是一位名叫‘无名’的僧人,这位无名大师落发于城西的福胜寺,在邓州一带几乎是人人皆知,其一生从不打诳语,他曾经说过两次同样的话,第一次还是在四十年前,所说的对象就是这位王安节将军的父亲,王坚将军,这第一次算是已经应验了。”
第(3/3)页
人担任此职,草民更愿意将余生奉献给这花洲书院。”
“好,这个毫无问题,朕答应你,范先生,在你出任邓州县令的三年里,仍可兼任花洲书院的山长。”
范直尚喜道:“谢皇上。”
花洲书院可以说是范直尚毕生心血所在,从其祖父范仲淹开始创办,到其父亲范纯粹(范仲淹第四子)整修,再到他本人于此四、五十年,范家三代人的心血自是让其难以割舍。
“范爱卿,邓州县衙暂且归属于襄阳府之治下,等整个河南行省光复后,再重新划分,至于府衙的其他官员,如县尉、县丞等,全部由你推荐,只需将名录、档案等资料报与襄阳城的政务院院士赵顺孙赵爱卿,让其备案即可,同时,朕会令襄阳府派人协助范爱卿你组建邓州县衙。和以往相比,唯有一点不同,我朝各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都有一个新的部门,叫做廉政公署,这个部门独立于现有的官府体制,属于监察机构,直属朕的领导,朕会让临安的廉政总署直接委任邓州县的廉政公署署长。”
“是,皇上。”
“范爱卿,在如今的大宋朝为官,需要记住三点,第一,朕作为大宋朝的皇帝,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;第二,为官者必须心怀百姓,切忌不可和文正公所言相反,先天下之乐而乐;第三,严格按照我朝律法行事,在情与法难以取舍时,当以法为先。”
“是,皇上,属下谨记在心。”
“恩,范爱卿,这花洲书院延绵百年之久,自可发扬光大,你在为官之时,不可让其荒废。今朝中的教育部尚书乃是江万里江爱卿,他也是一位热心于书院建设之人,日后有关书院之事,你只管去找他就是了。”
范直尚当然知道江万里的大名,面露笑容道:“是,皇上,属下遵旨。江大人名声卓著,属下早就闻其大名,日后有机会定当前去拜访。”
“好了,范爱卿,随朕一起,去县衙看看。”
“是,皇上。”
“皇,皇上,稍等。”范良复见我们要走,鼓足勇气道,“皇上,小的有一事相求,不知可否?”
“哦?何事?”
“皇上,小的愿意跟随皇上收复我朝山河,请皇上恩准。”
“从军?”
“是,皇上。”
范直尚暗自叹了口气,不过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道:“皇上,属下这孙儿读书虽然不成,但却一定能在战场上为皇上建立功勋的。”
我听罢颇觉奇怪,这范直尚看上去并非托大之人,怎会如此肯定,随即言道:“是吗?”
“皇上,这可不是属下所言。”范直尚解释道,“皇上,说这句话之人是一位名叫‘无名’的僧人,这位无名大师落发于城西的福胜寺,在邓州一带几乎是人人皆知,其一生从不打诳语,他曾经说过两次同样的话,第一次还是在四十年前,所说的对象就是这位王安节将军的父亲,王坚将军,这第一次算是已经应验了。”